下班后一定要杜绝的5件事,不做能省很多心力!
在网上看到过一个锐评:你以为下班后的做与不做,差着的只是下班后的8小时,但实际上却差着整个人生。
为了不输掉整个人生,由此催生了许多衍生版的精英下班时间管理表。白天布局,晚上复盘,密密麻麻的表格写满的是焦虑和紧绷。
但职场中的加法策略并不适用于所有人,强制自律带来的会是:上班做高级牛马,下班再自我加鞭,从而产生“人生从来就是这么苦,还是只有我的人生才这么苦”的疑问。
如果你发现“多做”带来的是痛苦,不妨换种“少做”策略,用减少做错事的方法,去贴近正确答案。
不要追求“伪自律”
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下班状态也开始有了“标准化模板”或者“参考答案”。内容梳理详实,步骤异常具体,从运动到坚持阅读,从刷纪录片到看辩论赛,从开启副业到学习管理......
要书单有书单,要片单有片单,要方法论有方法论,真的是乱花渐欲迷人眼。但是观摩别人的下班状态,不代表你就能拥有他的生活状态。
更何况,一般人们乐于分享的都是生活中的亮点碎片,别让“精装修”后的社交分享影响你对自己的判断。既在围观别人下班时间上花费太多时间,又留下“我完蛋了,我连抄答案都不会”的悲哀感叹。
任何不能落地的自律,都是伪自律。比起下班后的躺平,下班后的伪自律更损身心。
不必保持时时畅联
中午去餐厅吃饭,有个小姑娘抱怨自己又陪着同事接了一晚的电话。她的师父,亲自下场点拨:你看,昨天的第一通的电话是应该接的,这是出于职业态度。但是后面的电话完全可以不接。
职场上的相处边界都是磨合出来的,别人怎么对待你,都经过了你的同意。
所以说,不要让自己成为别人内耗情绪的发泄口。虽然现代职场人拥有电话自由很难,但你一旦拥有会发现职场掌控力,往往是从拿回回复主动权开始的。
不要害怕会得罪人,偶尔一两次延迟回复或者“意念回复”,可以提醒别人——他越界了或者磨合出对方在下班后跟你相处的时间边界。
停止情绪性复盘
现代职场人必会技能之一就是工作复盘,有效的复盘确实可以促进我们的进步和提升,但对于上班时经历的情绪进行复盘带来的只有内耗。
复盘上班时经历的情绪其实在心理学上有个学名,叫做情绪反刍。它是指大脑在经历了负性事件后,人们对事件、消极情绪状态及可能产生的原因和后果进行反复、被动的思考。
比如,上班当众被领导批评了,同事点奶茶唯独没有你的份等等。这种事件一般有个典型特点,就是会突如其来的闯进你的脑海中,具有很强势的入侵性,会不断干扰你。
遇到这种时刻,你可以尝试用写“转移注意力清单”的方法,也就是列举你明天要做的事,减少压制它的痛苦。
远离报复性熬夜
其实对于很多职场人来说,真正的痛点在于报复性熬夜。当代人不是不到凌晨两点不想睡,怀疑自己得了晚睡强迫症,就是过了凌晨两点,不用睡,就像喝了最醇最浓的咖啡。
上班时,自己的时间被极限压榨,被迫分割,下班后面对所剩无几的可支配时间,就想拥有那份“偷来”的快感。唯有透支,才能带来欢愉。
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熬夜会带来很多问题,会头秃、会衰老、会免疫力下降、甚至在第二天开会时打鼾社死......但这毕竟是明天以后的事。人们带着这份侥幸去做着最危险的事情。
如果你也面临这个难题,可以通过不要把电子产品带入卧室、睡前洗热水澡,或者上床后“还阳卧”的方式培养睡意。毕竟活得久,才能加大什么都拥有的概率。
别再过度苛责自己
前段时间有句诗“轻舟已过万重山”在网上爆火,这或许是生命里最幸福的时刻了。
但职场就像是走不出的浪浪山,走出一重又是一重,绕过来牛鬼又碰到了蛇神,能轻舟已过万重山确是幸运,正在经历着也确实折磨。
中国职场人很多都有“搏命基因”,干着干着不知不觉中就会苛求完美,到了年龄是怕自己落在了社会时钟的后面。
如果你的上班时,是全力以赴地工作;那么下班后,就该允许自己拥有生活。90%的时间投入进工作或许它可以给你带来金钱回报,但却无法给你回馈90%的生活体验。
下班后,偶尔地偏离轨道,偶尔地崩溃失控,可能更有利于你发现旷野。
职场多的是求而不得和无尽变数,下班后的时间安排确实可以增加工作的确定性。但如何规划却决定了工作的幸福感,生活的质感。
(本文来源智联招聘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